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年 第3期

方法研究与探讨
基于Paramics仿真验证的北京市快速环路入口匝道最优控制
李磊磊, 陈阳舟, 张利国, 李宏峰
2011, 29(3): 1-4,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1
摘要:
在Metanet模型基础上对北京三环快速路进行建模,在Paramics微观交通仿真软件里建立一完整的三环路网平台,并提出最优控制目标.在优化方法上,对匝道调节时间进行实时编码,采用遗传算法对控制目标进行整体优化、并进行仿真,得出该算法对改善整个环形路网交通状况有比较好的效果,提高了行车速度和道路利用率.
两相邻路口的混杂自动机模型与信号协调控制
倪金, 陈阳舟, 张利国, 李宏峰
2011, 29(3): 5-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2
摘要:
根据相邻路口间相互关系,利用混杂自动机模型确定路口信号周期单元,利用道路车流运动模型确定2个相邻交通路口的信号延时参数,并提出了一种信号灯优化策略来协调控制方案.在此条件下,寻找相邻交叉路口信号灯在动态交通条件下的最佳轮转次序和最佳绿信比.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有效地协调两相邻路口的红绿灯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段的交通状况.
基于DEA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
蒋金亮, 宋瑞, 李晋, 刘杰
2011, 29(3): 10-14,1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3
摘要:
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以主干道为研究对象,将城市道路拥堵状态分为堵塞、拥堵、较拥堵、较畅通、畅通5个等级,从交叉口拥堵和路段拥堵2个方面筛选了衡量道路交通拥堵的评价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建立了城市交通拥挤评价模型.以济南市北园大街主干道为例进行交通拥堵评价,得到该道路的拥堵状态以及产生拥堵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进行多指标评价综合评价中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评价结果更客观.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速度控制研究
刘兰, 孙剑, 李克平
2011, 29(3): 15-1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4
摘要:
针对现有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中驶入匝道的车辆需停车后才能汇入主线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对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进行速度控制的方法.以速度为控制参量,在传统的需求-容量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匝道汇入速度控制方法,使匝道上的车辆能够不停车地汇入主线;根据快速路主线上下游的通行能力以及运行特征,得到匝道汇入率,再由交通流基本流密速关系,确定匝道上车辆的控制速度.以上海市典型匝道--内环内侧武宁路上匝道为例,借助Vissim仿真软件,建立微观仿真模型,对该入口匝道进行速度控制的仿真评价.结果表明,与定时控制和无控制相比,对入口匝道进行速度控制可以减少路网平均延误和匝道平均延误,提高主线下游平均车速;减少匝道车辆平均停车次数.该类方法特别适合于上坡汇入高架快速路的匝道控制.
常规公交路外换乘枢纽备选站址的选择方法研究
卢健, 顾金刚, 邱红桐, 李娅
2011, 29(3): 20-23,2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5
摘要:
描述了现状的路侧常规公交换乘枢纽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常规公交路外换乘枢纽的概念及其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选择并计算了公交枢纽衔接的公交线路条数、公交枢纽的发车频率、集散客流量、换乘客流量、换乘耗时等5项功能指标,对常规公交路外换成枢纽的集散换乘功能进行描述.通过确定灰类白化权函数、聚类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聚类系数对备选站址的归类判断,从而实现对常规公交路外换乘枢纽备选站址的灰色聚类分级,达到对备选站址选择的目的.利用调查数据进行案例分析,验证选择方法的准确性.
基于分布式强化学习的高速公路控制模型
温凯歌, 曲仕茹
2011, 29(3): 24-2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6
摘要:
针对公路交通流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点,提出了面向控制的交通网络宏观动态离散模型,并且引入分布式强化学习来解决交通网络的控制与诱导问题.以传统网络交通流模型Metanet为基础,对其作了改进,引入起讫点的因素到模型中,提出基于OD的网络交通流动态模型Metanet-OD.根据交通网络的特点,将分布式强化学习DRL引入到交通网络中,进行匝道控制和可变显示牌的诱导控制,设定了强化学习的动作空间,并给出了DRL算法.在仿真试验中对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
物理分割的非机动车道超车事件延误动机模型
王怡, 王炜, 李志斌, 付茜
2011, 29(3): 29-32,5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7
摘要:
表征骑车者舒适程度的指标"超车事件数"较为合理地体现了非机动车道路服务水平.基于超车物理机理的Hummer非机动车超车事件数预测模型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中国道路及自行车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因此其在中国地区运用尚存不足.据此,修正模型引入影响较大的延误事件和自行车骑行者的超车动机2个参数,对物理分割的非机动车超车事件数进行了研究.比较南京实地勘测的事件数据和各类预测数,相关性相对Hummer模型增大,拟合结果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准确性.
快速路基本路段车头时距分布特征研究
陈雷进, 彭庆艳
2011, 29(3): 33-35.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8
摘要:
为揭示快速路基本路段不同车道上车辆的运行规律,选择上海典型快速路基本路段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采集的代表性快速路基本路段中车头时距数据进行分车道的统计分析,拟合分析及χ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4车道断面中,车道1和车道3的车头时距变化趋势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和M3分布,车道2的车头时距符合M3分布,车道4的车头时距符合移位负指数分布.
快速公交站点步行吸引范围研究
吴祥国, 姜洋, 张汝华, 雷丽
2011, 29(3): 36-3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09
摘要:
基于济南市快速公交站点问卷调查结果与GIS处理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快速公交的各类型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站点步行吸引范围应主要以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为标准;乘客步行吸引距离与其月收入相关性最大;快速公交的首末站步行吸引半径为普通站点的2~3倍.
应急物流配送优化的改进最邻近算法研究
李坤颖, 杨扬, 侯凌霞
2011, 29(3): 40-42,4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0
摘要:
应急物流配送研究的核心是最短路径选择问题.以最邻近算法为基础,针对以往只能解决一个配送仓库对应多个救灾中心问题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多个配送仓库同时对应多个救灾中心的改进最邻近优化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基于地磁传感器的车辆检测算法
荣梅, 黄辉先, 徐建闽
2011, 29(3): 43-4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1
摘要:
地磁传感器是一种动态检测地磁场变化的感应设备.文中提出了基于地磁传感器的一种车辆检测方法,通过对地磁检测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波形特征提取来进行车辆信息的检测.利用安装在路面上的2个地磁感应器,和基于动态基值的波形特征提取算法,对车辆流量和车辆速度及车型等信息进行有效的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地磁感应的车辆检测方法的准确率高达9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殷焕焕, 关宏志
2011, 29(3): 47-50.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2
摘要:
以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利用BP神经网络可以自动获取研究对象的输入、输出间关系和较强的学习训练特性,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并通过2009年济南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行为.
基于图像处理的交通信号灯识别方法
武莹, 张小宁, 何斌
2011, 29(3): 51-5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3
摘要:
针对色盲或色弱驾驶员特殊群体,结合交叉口无人驾驶系统,提出一种能识别出交通信号灯当前状态的方法.在HIS颜色空间进行交通灯颜色分割,利用交通灯被黑色矩形框包围这一典型特征进行形状分割,根据形状分割所得位置对颜色分割候选区域进行确认,从而精确定位交通灯位置以及亮灯在交通灯中的位置;同样根据被黑色矩形框包围的特征设计模板,最终利用模板匹配,完成交通灯的识别.实验表明,该算法识别准确率较高.
基于Matlab的公路养护作业区长度优化方法研究
周茂松, 吴兵
2011, 29(3): 55-59,6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4
摘要:
公路养护工作是维持道路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设置养护作业区往往需要封闭部分车道,这常会给道路上的交通流带来不利影响,对养护作业长度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减少这些负面影响.在考虑道路交通流量的时间变化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养护作业费用模型,利用Matlab工具初步实现了在道路交通流随时间变化情况下的作业区长度优化计算,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动态响应调节算法设计
吴明, 范东涛, 李旭宏
2011, 29(3): 60-6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5
摘要:
论文在模糊神经网络内部引入递归环节,设计了入口匝道的动态响应调节算法,介绍了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隶属度函数、模糊规则.由于递归神经元有内部反馈连接,可以捕获系统的动态响应,能简化网络模型,网络各个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根据经验选择初始值,且其是一个动态映射网络,比普通模糊神经网络更适于描述动态系统.最后分别通过数值仿真试验和交通TSIS模拟实验,详细分析了入口匝道智能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论文设计的入口匝道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在控制效果上比常规定时、Alinea控制显示了较大的优势,在重要指标上优于定时控制策略和Alinea控制策略.
交通安全
机动车红灯倒计时对交通安全与通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钱红波
2011, 29(3): 65-6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6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场观测的方法对机动车红灯倒计时信号对我国驾驶员的交通心理与驾驶行为进行调查,解析机动车红灯倒计时信号对驾驶员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红灯倒计时能有效减少绿灯初期车辆启动损失时间,还能安抚驾驶员等待红灯时的情绪,降低油耗的功能,但红灯倒计时会影响感应信号控制的灵活性,在红灯末期停车线前无停车时可能诱导部分驾驶员超速通过停车线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缺陷,因此建议在交通高峰期间宜设置红灯倒计时信号,并且红灯倒计时的时长应尽可能长;在交通低峰期间宜将红灯倒计时关闭或改为红黄灯信号.
基于介入型实验的机动车驾驶员"抢行"行为研究
石京, 陶立, 芦杰
2011, 29(3): 69-73,7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7
摘要:
机动车驾驶员的"抢行"行为是我国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探究驾驶员对行人的"抢行"行为现状与特征,设计了介入型实验,通过介入型实验全程录像观测和固定点非介入型观测,记录车辆"抢行"数据以及相应行人过街行为特征.根据录像观测中的行人过街特征将机动车的"抢行"进行分类,提出"抢行"的严重程度定义.对于介入型实验,读取车辆在封闭路线内发生"抢行"行为频数及严重程度,得到抢行参数,再根据问卷回答进行相关分析,寻找相关程度较高的因素.结果表明,机动车经过人行横道的"抢行"行为普遍存在,女性驾驶员记录到了更多的严重"抢行"行为,驾龄超过10 a的实验者记录到的"抢行"行为最少.
基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安全评价
陈瑞, 张志清, 赵廷杰, 马骁, 贾岩, 周宇亮
2011, 29(3): 74-7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8
摘要:
为研究驾驶员心生理反应在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安全评价中的应用情况,以北京琉辛路密云县不老屯镇燕落村路段为例,采用心率增长率(growth rate of HR)作为衡量驾驶员心生理变化的指标,并通过驾驶模拟仓进行仿真实验,得出在实验路段中行驶的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在1%~9%(绝对值)范围内,没有超出心率增长率的最大安全值10%.研究认为心率增长率的变化与穿村镇公路平面线形有直接关系,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有较大影响.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微观交通安全预测方法
康迪, 马寿峰, 钟石泉
2011, 29(3): 79-8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19
摘要:
将主成分分析及BP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道路交通安全性预测中,从微观层面分析影响交通事故的因素,重点分析道路参数,并形成文中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将结果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道路交通安全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一般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更高,而且从微观的层面进行分析可以得到道路参数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基于决策融合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研究
周强, 郑长江, 陈淑燕, 愈张啸
2011, 29(3): 84-88,14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0
摘要: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的性能,引入算法性能可靠度概念对基于浮动车数据和感应线圈数据的事件自动检测算法检测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决策融合算法包括3个模块:①感应线圈数据算法模块:选择流量、占有率、路段长度、前一个检测周期的检测参数作为输入参数,训练BP网络进行事件判别;②浮动车数据算法模块:使用误差分析理论确定满足数据精度要求的最小浮动车样本量,选择路段行程时间、行程速度作为BP网络输入参数,进行事件判别;③决策融合模块.引入算法性能可靠度概念,计算模块一和模块二判别结果的权重值,使用加权平均法进行决策融合.通过Vissim仿真获得数据,在Matlab中编程实现算法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决策融合算法的性能优于单数据源事件自动检测算法.
高速公路事件管理中主要部门影响权重研究
何锭, 倪富健, 杨顺新
2011, 29(3): 89-93,9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1
摘要: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事件管理中主要部门的权重影响,从部门在事件管理活动中的主要职能入手,分析事件管理部门能力对于模糊评价指标系的关系.在建立了部门能力与指标系中标准层的对应关系后,用G1序关系法获得主观权重,结合事件管理不同部门操作数量的差别引入了客观权重并用基于离差最小化的方法求得组合权重.利用标准层对应于子目标、总目标的关系,求得事件管理主要部门能力对于子目标、总目标的权重.将该方法运用于某高速公路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事件参数特性研究
张孜, 林晓丽, 林思
2011, 29(3): 94-98.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2
摘要:
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搭建交通事件环境,对在不同堵塞程度和不同交通流量的交通事件情况下,浮动车采集的浮动车速、行程时间、浮动车位置等移动检测交通参数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出交通事件情况下的浮动车移动检测各交通参数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模式识别法、统计预测法、时间序列和智能算法等4种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事件检测算法进行了探讨,具有覆盖面广、成本低等特点.
一种组合式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算法
谭泽芳, 路小波
2011, 29(3): 99-101,10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3
摘要:
传统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算法原理简单、容易实现,但很难达到高检测率和低误报率的效果.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偏向于研究复杂算法,虽在理论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因数据传输量大、数据处理繁琐、对设备要求高等特征,降低了这些算法的实用性.因此,如何构建适合现状高速公路检测设备和软件系统,且具有良好检测效果的实用性算法,成为目前高速公路事件检测技术的热点话题.文中基于降低硬件成本和运行费用、提高检测效果这一目标,利用不同情况下各自算法特征值的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基于California算法和滤波算法的组合算法.仿真研究表明,与单独应用CaIi-fornia算法或滤波算法相比,这一组合算法在软硬件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检测率,且能有效降低误报率.
技术开发与应用技术
基于MapWinGIS的交通规划软件设计与实现
刘春, 杨璇, 卢群, 李楠, 吴杭彬
2011, 29(3): 102-109.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4
摘要:
近年来,开源GIS软件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企业和组织进行了开源GIS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介绍了开源GIS的框架架构,OGC制定的开源GIS规范及MapWinGIS控件的功能特点.将其与PostgreSQL数据库和PostGIS空间数据库扩展模块结合共同搭建了开源GIS平台,并实现了交通数据可视化,交通规划分析等相关功能.
基于数据仓库的口岸跨境运输决策支持与系统实现
徐奇, 杨光敏, 欧阳学兵, 靳志宏
2011, 29(3): 110-115.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5
摘要:
以云南省20个国家级口岸及与之相对接的贸易往来口岸为研究对象,根据跨境运输涉及的多个相关部门分别进行了多维数据处理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种运输方式下基于数据仓库的口岸跨境运输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最后通过构建数据仓库系统实现联机在线分析处理(OLAP)和多维分析报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为口岸跨境运输相关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展示了该技术应用于实践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和应用
康红霞, 刘建, 王林, 李聪
2011, 29(3): 116-122.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6
摘要:
随着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纵深发展,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建设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文中介绍了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交通运输交换共享的信息资源特点和要求、数据交换模型和结构、数据交换方案,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选用基于中间件的数据交换方式,并提出了平台架构,阐述了功能模块.
基于仿真的IEEE802.11P在车路协同中的适应性研究
黄罗毅, 吴志周, 杨晓光, 王吟松
2011, 29(3): 123-126.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7
摘要:
基于NCTUns对IEEE 802.11p在车路协同系统中车路通信的适应性进行了仿真,分别构建了一个通用城市平面交叉口和一段快速路仿真环境,研究了车辆数与时延、车辆数与吞吐量、车速与时延、车速与吞吐量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在仿真环境下,IEEE 802.11p在车辆数较大,特别是40辆以上时,其时延和吞吐量性能急剧变坏,而车速对时延和吞吐量影响很小的结论.
基于ArcEngine的随岳中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俊, 叶疆, 徐峰
2011, 29(3): 127-129,13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8
摘要:
随着GIS软件的不断发展,GIS亦成为搭建公路管理信息综合平台的基础.文中介绍了GIS的发展及应用情况,描述了随岳中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背景,提出将GIS技术运用于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中,以直观显示桥梁构造物及公路基础信息.实现了基于ArcEngine的随岳中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重大公路设施安全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设计
冀建波, 柳本民, 杨宇
2011, 29(3): 130-133.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29
摘要:
分析基于GIS的重大公路设施安全管理系统,针对系统的特性,提出了系统对空间数据库的要求,完成了空间数据库的结构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及空间信息的编码设计,采用ESRI的Geodatabase技术创建了空间数据库,从而提高了管理系统对数据的搜索速度和计算精度及相同数据库之间的兼容性.
大跨连续刚构桥薄壁高墩偏位监测研究
杨文东, 孙文晋
2011, 29(3): 134-137.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30
摘要:
随着连续刚构桥向着大跨度和高墩结构形式发展的同时,对高墩的施工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克服现场地形地貌和测量空间距离大的困难,又要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文中基于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芭茅冲特大桥施工监控的具体实践,采用在桥墩多点布设棱镜作为永久观测点的方法,对桥梁施工的各个重要工况进行桥墩偏位监测.该方法能快速判定桥墩偏移的方向和偏移量,将特大桥施工时各个工况下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比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了高墩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综述
数据融合技术在交通事件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姜桂艳, 李琦, 常安德
2011, 29(3): 138-144. doi: 10.3963/j.ISSN1674-4861.2011.03.031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事件检测系统的性能,在对基于单源信息的交通事件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基于多信息源的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数据级融合和基于多信息源的交通事件检测方法决策级融合2个方面,分析、总结了数据融合技术在交通事件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后续研究的发展趋势.